谁家老蚌生双珠,大秦明月皆不如。
圆泉璧水产有殊,老翁垂白多根株。
前年恍逐隋侯趋,今年又入鲛女庐。
小珠焜耀照里闾,大珠灼灼盘中居。
暮年有子称商瞿,我翁得此岂晚乎。
毕逋共哺头白乌,龙门百尺孙枝扶。
老人得子草得荂,况复老健彊肌肤。
汉家祷嗣张玉弧,灵池百子宫台孤。
采莲西海莲未枯,莲花今且开东湖,雨馀花底珠溇溇。

诗句释义

  1. 谁家老蚌生双珠? 这句描述的是一对老蚌孕育出两颗珍珠,象征着珍贵和稀有。
  2. 大秦明月皆不如。 这句话表示在众多珍品中,秦地的明月也难以比拟。
  3. 圆泉璧水产有殊。 强调了两种不同来源的珍贵之物(圆泉璧水和老蚌之珠)在特性上的差异。
  4. 老翁垂白多根株。 描述了老人的头发变白,但依然拥有丰富的经验或智慧。
  5. 前年恍逐隋侯趋。 暗示了某人或某事仿佛随同隋侯一样,迅速而显赫地前行。
  6. 今年又入鲛女庐。 表明今年的某种事物(可能指某种成果或成就)又一次与鲛人女子的居所相连。
  7. 小珠焜耀照里闾。 描述小珠的光芒照耀着周围的邻里。
  8. 大珠灼灼盘中居。 大珠在盘子中央发光发亮的样子。
  9. 暮年有子称商瞿。 这里可能是说晚年时得到一位优秀的儿子或徒弟,如“商瞿”。
  10. 我翁得此岂晚乎。 表达了对老人得到这样珍贵物品的赞许。
  11. 毕逋共哺头白乌。 描述了一群乌鸦共同哺育一只白头的老鸟,象征着团结和互助。
  12. 龙门百尺孙枝扶。 比喻老人的事业或地位像龙门那样高不可攀,但又有子孙后代支持其事业。
  13. 老人得子草得荂。 意味着老人得到了儿子或弟子,同时他的生命力和健康也因此得到了增强。
  14. 况复老健彊肌肤。 不仅身体更加健康强健,连皮肤也显得更加光滑细腻。
  15. 汉家祷嗣张玉弧。 汉家通过祈祷来祈求后代延续,希望子孙能像神弓一样有力。
  16. 灵池百子宫台孤。 灵池上的宫殿显得孤独,可能寓意着高贵的地位或遭遇了不幸。
  17. 采莲西海莲未枯。 描述了一次在西海的采莲活动,莲子尚未干枯,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18. 莲花今且开东湖,雨馀花底珠溇溇。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场雨过后,东方湖水中的莲花盛开的景象,水面上的珠光闪闪。

译文:
谁能想到我家那对老蚌能生出如此珍贵的双珠,比大秦的明月还珍贵。
圆泉、璧水出产的珍珠各有特色,而我家这对老蚌产的珍珠更是独一无二。
去年我还曾追随隋侯追逐过珍宝,今年我又踏入了鲛人的居所。
小珍珠在屋内熠熠生辉,照见周围百姓的房屋;大珍珠则在盘子中央熠熠发光,犹如盛放珍宝的宝盘。
我虽已步入暮年,却仍有幸得到一位杰出的徒弟,怎能不感到自豪呢?
我的毕逋鸟们正一起哺育着我这位头发白了一半的老人,就像龙门上的松柏一样,枝繁叶茂,坚韧不拔。
老人家得到这样的宝贝,真是天赐良机。何况他的身体和精力都十分健壮,连肌肤都显得光滑细腻。
汉朝的人们通过祭祀祈求后代能够延续,希望他们能像神弓一样有力。
灵池上的宫殿如今显得如此孤立,也许它曾经风光无限,但现在却无人问津。
我们在西海采莲时见到的莲子还没有枯萎,而莲花现在又在东湖盛开,水面上的珠光闪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老蚌生出双珠、老翁垂白等意象的描绘,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顽强。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