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杂兴六首 其六

肉食溷乃公,恐非山泽宜。
姜梅点蒸壶,盐豉下莼丝。
山庖足俊味,一饱良可期。
腹吾不负汝,汝勿羡豚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中杂兴六首·其六》是清代文人汪琬的作品,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汪琬作为明宗室,号宾竹道人,弘治元年袭封秦王。他工诗,著有《经进小鸣集》,卒谥简。《雨中杂兴六首·其六》是其中的第六首,通过描述“谁家恶少语声欢,牢拄双扉塞短垣”的场景,反映了作者对于世态炎凉的不屑与超然。

这首诗体现了汪琬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批判。在诗中,“谁家恶少”形象地指出了社会中那些品行不端、言语粗俗的人,而“牢拄双扉塞短垣”则描绘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象征了这些人对外界的隔绝和自我封闭。这种描述不仅揭示了社会的阴暗面,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这首诗展现了汪琬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中的“老子元无君辈客,不须哆口恣澜翻”表达了他对世俗繁华的排斥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汪琬认为,真正的生活不在于外在的物质享受,而在于内在的精神富足。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屡见不鲜,如“屋角妇鸠啼,林端姑恶语。天公不好事,薄寒酿阴雨”等诗句,都透露出他对简朴生活的喜爱。

这首诗还体现了汪琬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关怀。诗中的“絮帽与布裘,浩歌自盘桓”描写了那些贫困但依然乐观的人们,他们以朴素的生活方式面对生活的困境,尽管环境恶劣,但他们的精神却非常饱满。这反映了汪琬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注,以及他希望通过诗歌传达的人文关怀。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简洁而富有韵味。诗中的“老子元无君辈客,不须哆口恣澜翻”等句,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对日常细节的描绘,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语言风格使得《雨中杂兴六首·其六》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是汪琬个人艺术风格的集中展现。

《雨中杂兴六首·其六》不仅是汪琬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的体现,也是其艺术风格的高度成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汪琬的艺术成就,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