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岩杂咏五首 其五 西施

竹苇异柔韧,河济殊清浑。
贞淫各有性,孰能究其根。
越女既妖冶,肯顾吴宫恩。
单舸逐鸱夷,此事奚足言。
不见千载后,犹然魅王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灵岩杂咏五首·其五·西施》是一首清初诗人汪琬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越女西施的美貌及其与吴宫恩情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贞淫之性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下面是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竹苇异柔韧,河济殊清浑。贞淫各有性,孰能究其根。越女既妖冶,肯顾吴宫恩。单舸逐鸱夷,此事奚足言。不见千载后,犹然魅王轩。

  2. 诗作注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引发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感慨。在诗中,汪琬通过对比竹子和河流的特性来隐喻人的不同品质,同时用“越女”和“吴宫恩情”作为对照,反映了历史上美女对于权谋的影响和牺牲。诗中提到“单舸逐鸱夷”,意指越女西施不顾旧日恩情,选择离开吴国。而“不见千载后,犹然魅王轩”则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这些事件和人物影响的深远思考。

  3. 作品鉴赏:汪琬的《游灵岩杂咏五首·其五·西施》不仅是对古代美女西施的赞美之作,更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一种深刻的思考和批评。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隐喻人的不同品质,进而探讨了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影响,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4. 创作背景:《游灵岩杂咏五首·其五·西施》创作于清朝初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相对开放,文人雅士们对于历史的反思和文化的探讨成为流行的话题。汪琬作为当时的文人,可能受到了这样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创作了这首充满哲理和历史感悟的作品。

《游灵岩杂咏五首·其五·西施》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反思,还展示了他独特的文学造诣和深邃的思想。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以及文人对于社会和历史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