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屡归不得释冗屡过湖西施公苦相留日留日刻留刻适就亭鹦鹉三脱三复返予刺伤于心因为赋鹦鹉还词

鹦鹉还,鹦鹉还,相思只在陇西山。
陇西万里思归去,休挂人间画栏柱。
画栏双柱玉笼垂,金锁连环控紫绥。
栏边言语应怜汝,心里分明却诉谁。
却诉谁,应怜汝。
早知苦分明,何如不言语。
潜潜啄我紫丝绦,密密捐予金锁条。
潜潜密密终教去,金锁红绦何用住。
且避玉桤林,且上石榴树。
初疑小树上无力,既道长林迁不得。
别苑犹牵红兔罗,遥天只堕苍雕翼。
苍雕红兔走复飞,踌躇去此将安依。
他乡好主应难遇,故国多艰那得归。
一去复一还,主人相对起欢颜。
相思仍向深林避,再去再还非主意。
主人破柱且开笼,不道三回仍未逝。
仍未逝,主且忧,寻杀栏边红石榴。
石榴墙外行难测,手执红绦泪沾臆。
绦亦渐就促,锁亦渐就短。
一绦三续尚堪披,万水千山何处返。
鹦鹉还鹦鹉,还愿君仍住石榴间。
石榴啄罢伤红觜,愿君仍住红绦里。
红绦临系翠衿住,主人泪落不能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鹦鹉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描述了鹦鹉的聪明机智,以及它在主人心中的位置。同时,也借鹦鹉的命运,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感慨。

文章开头,作者以“予屡归不得释冗”,表达了自己无法摆脱公务缠身,无法自由自在地生活的心情。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曾经多次前往湖边的施公府,被施公的热情所感动,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然后,他再次来到施公府,看到鹦鹉被刻字,感到非常痛心,认为这是一种不祥之兆。

在文章中,柳宗元详细描绘了鹦鹉的形象和性格。他写道:“适就亭,鹦鹉三脱三复返。”这句话描绘了鹦鹉的聪明和机智,它能够巧妙地逃脱主人的束缚,但又会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主人身边。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使得鹦鹉的主人感到困惑和无奈。

柳宗元通过写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鹦鹉命运的同情。他说:“予刺伤于心因为赋鹦鹉还词。”这句话表达了他的悲痛和遗憾,因为鹦鹉的命运让他想起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感慨。

《鹦鹉赋》是一篇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鹦鹉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自由和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