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安禅地,尝在雪窦山。
山石何嵯峨,孤云宿其间。
雨□满空谷,泉声日潺湲。
偶乘逸兴出,兴尽遂言还。
独携楖栗杖,矫首离尘寰。
昔时手栽松,苍藓今斑斑。
试观石上月,依然照松关。
送圣禅师二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圣禅师二首》是汪琬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作者的情感为主,通过对雪窦山、云、松、石等自然景观的刻画,以及诗人与圣禅师的交往过程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
在这首诗中,“远公安禅地,尝在雪窦山。”这两句直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雪窦山,这个地点对于理解诗歌的主题至关重要。《送圣禅师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图景。其中“山石何嵯峨,孤云宿其间”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山峰的险峻与云彩的飘渺,营造出一种空灵幽远的意境。
“雨满空谷,泉声日潺湲。”则进一步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通过“雨满”和“泉声日潺湲”,传达了大自然的清新与生机,同时“雨”也隐喻了某种情感的洗涤或心灵的净化。“偶乘逸兴出,兴尽遂言还。独携楖栗杖,矫首离尘寰。”描述了诗人偶尔的闲适与自在,以及他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越。
“昔时手栽松,苍藓”这两句则巧妙地将诗人与圣禅师的过往联系在了一起。通过回忆过去亲手栽种松树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圣禅师的敬仰之情。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以及对自然和修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送圣禅师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入挖掘,这首诗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修行和自然的独到见解,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