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恺将之巴山有赠

寒不披豫章绢,饥不食莱芜鱼。
韩康范史日不足,谁能刺促分其馀。
巴山令君本廉吏,自艾青刍作宾饩。
敝井难浮花下樽,空亭长拥车前彗。
故人相诫勿复前,王生欲去仍流连。
王生抱意气,食力苦耕稼。
长贫念同袍,千里将命驾。
可怜命驾不得达,斗盎无粢衣无褐。
集蓼终愁楚雀迷,横江谁把枯鱼沫。
桃花乍发柳乍青,河桥一步三留行。
毛甡进前愿致语,座客纷纷醉起舞。
君不见君家阿龄贫且饥,乌程陶令争求知。
满船白粲收不得,愿索穷交镇西食。
又不见毛甡乞米走江汜,卖卜王成暗相倚。
岂少荆南幕下诗,但饮巴山署中水。
解襦不敢衣顾郎,易衣并食翻寻常。
生人苦饥值春节,黄花白絮填空仓。
君不见毛甡南避入蛮部,万里滇云黯如雾。
金马关前无故人,竟逐王生过江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元恺将之巴山有赠’是明代诗人毛奇龄的作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介绍:毛奇龄,字灵均,明末清初文学家与学者。他生于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卒于清世祖顺治十八年(1661年)。毛奇龄一生著作丰富,诗作、文章、戏曲多有涉猎。他的文学作品在明代文坛上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他对诗歌艺术的革新和对传统文人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2. 诗句原文:寒不披豫章绢,饥不食莱芜鱼。韩康范史日不足,谁能刺促分其馀。巴山令君本廉吏,自艾青刍作宾饩。敝井难浮花下樽,空亭长拥车前篲。故人相诫勿复前,王生欲去仍流连。王生抱意气,食力苦耕稼。长贫念同袍,千里将命驾。

  3. 作品鉴赏:这首诗通过描绘王元恺的生活境遇和他内心的矛盾,揭示了当时官场中一些官员的生活困境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诗中使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使得诗歌情感表达更为深刻,语言富有音乐性。通过对王元恺生活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品质以及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执着。

  4. 历史背景:毛奇龄生活在明末清初,这是一个社会变革剧烈、政治局势动荡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给许多文人带来了压力和挑战,毛奇龄的这首诗可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王元恺生活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更折射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

《王元恺将之巴山有赠》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它同时也是对一个时代背景下社会状况和文人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晚期的文化氛围及其文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