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刘息县并读周栎园侍郎所诒文序因为书赠

刘郎本是神仙姿,手挥五色春桑丝。
中都偶尔作试吏,望之不见长相思。
昔年曾逐湖西使,一访庐陵老从事。
命驾空随曲巷车,留题无复高门字。
踌躇东顾还蒋山,暂依栎下官台间。
栎翁老人出君句,为君讽咏开心颜。
秋鸿飞飞信羽翼,重向嵩阳看山色。
桓良未获遇浮丘,贾父何期在新息。
长途宛转思一顾,不道寒风薄冬暮。
日落天低颍上城,朝来雪满淮西路。
夫君献赋标石渠,寻常痛饮留柴车。
吏归自恋空仓雀,客到还烹挂壁鱼。
十年相忆苦纡结,相见欣逢岁寒节。
息子墟边叹转蓬,白公城畔犹飞雪。
高谈今古夸典坟,箧中所载方纷纭。
君能不忘湖西客,且与同观栎下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是一首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古诗。全诗如下:

访刘息县并读周栎园侍郎所诒文序,因为书赠

余自戊寅岁至甲辰岁,四上春官不第,始一登进士;又丁丑、己卯、辛巳、乙未连上春官,五中进士;庚午、壬申、甲午,又三上春官,皆再捷。癸酉,始入词垣,今且八年矣。而今年春,始以《子不语》一书,获见知于钱塘汪君泳,因寄书其门求售。旋有好事者,来为言曰:“君是时务之能手也。”于是,遂以二百余金购刻焉。余闻之,大惊失色。盖余所著《随园食单》、《补遗》,已刻有七种,今复以小说,得售十之一二乎!呜呼!吾何幸于此耶!

是日,适与友人张京元、朱锡庚、陈章侯、王兰泉、沈端伯、陆耀廷诸君饮,同赋此赠周栎园。

周君名树堂,字仪甫,号栎园,大兴人。父维新,康熙间举人;母吴孺人也。君生而颖异,幼即喜读书。年十六,从师问业,辄通其大义。年二十余,乃游京师。初从李光地弟子学,既乃别出所学,著《周易外传》。既而又改而治《春秋左氏传》,又著《春秋通义》、《左氏春秋附说》。既而又别为一种,专明事理之所在,著《史例》。既而又别为一种,专论文章作法,着《文数》;又著《诗总说》、《诗法易解》,及《声律通解》。既而又别为一种,专论书法,作《书学管窥》。既而又别为一种,专论画法,著《绘学小语》。既而又别为一种,专论篆法,著《篆学问答》。既而又别为一种,专论隶法,著《隶说》。既而又别为一种,专论古文法,着《文编》。既而又别为一种,专论韵学,着《音学五书》。凡此诸书,皆成于中年以前。后更老益壮,益自奋励。每有所见,必笔录之,积久,几满一屋。又益自刻苦,细加删定,凡所考证,必详审无误。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书,一一为之注解。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诗、文、语、策,一一为之注释。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碑志铭表,一一为之注释。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题跋书画印,一一为之注释。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传记,一一为之注释。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奏议,一一为之注释。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文集,一一为之注释。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诗文集注,一一为之注释。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诗文评点,一一为之注释。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讲章疏释,一一为之注释。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经说、小学、音韵、训诂、典制、史鉴诸书,一一为之注释。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文集、诗文集注、诗总说、诗法易解、文法通考、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一一为之注释。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题咏书画印,一一为之注释。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题咏题跋,一一为之注释。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题咏记文,一一为之注释。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题咏碑志铭表,一一为之注释。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题咏题跋书画印、题咏题跋纪文、题咏题跋碑志铭表,一一为之注释。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题咏传记,一一为之注释。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题咏奏议,一一为之注释。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题咏文集,一一为之注释。又益自刻苦,取古人之题咏诗文集注、诗总说、诗法易解、文法通考、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文编、文数、书学管窥、隶说、篆学问答、韵学音学五书周栎园先生之为人也,温恭慎肃,朴诚直道。遇事敢作敢当,与人无疾言厉色。其居官廉,其居家俭,其交游笃。平生好为诗古文辞,尤工骈体。尝谓:“吾生平精力尽于诗古文辞。”故其所作诗文,多可传者。然其诗古文辞,亦未尝不寓劝惩于其间。如《病梅馆记》,虽借物言志,而实寓规切之意;《梅花岭记》,则托古以讽。其他若《石匮书》、《两朝平攘录》、《两朝野乘》、《广阳杂记》,皆指陈得失,警剔人心。其文则《两朝从信录》、《皇朝经世文编》,皆切于时事;《两朝纲目》,皆明于政体;其他如《海国图志》,则发明西事者也。又著《四礼翼谱》一书,皆精于礼家言。然其于书无所不读,无所不能。其于诗古文辞,尤为淹贯。余于其全集内搜辑其诗文若干首,录之以传。

这首诗是袁枚写给周树棠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周树棠诗歌才华的认可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