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邓尉山遇徐生

夙龄眷名山,抗志事游衍。
葛弱容屡扪,梁危许孤践。
风泉渺难寻,空翠纷莫辨。
去美惜已遥,来奇望犹缅。
馀霞互明灭,微云忽舒卷。
袅袅薜萝衣,之子来何晚。
道与寂寞会,志向崇深展。
倘秉偕隐心,结庐讵在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邓尉山遇徐生》是明代诗人汪琬创作的一首古诗。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游邓尉山遇徐生》的作者汪琬,是明末清初的江南长洲人,字苕文,号钝翁,小字液仙,晚号尧峰。他在顺治十二年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职。后来,他因不肯屈从于人意而辞职归隐,在尧峰山居住,并撰写了许多古文和经学著作。
  2. 诗歌原文:《游邓尉山遇徐生》全文如下:“夙龄眷名山,抗志事游衍。葛弱容屡扪,梁危许孤践。风泉渺难寻,空翠纷莫辨。去美惜已遥,来奇望犹缅。馀霞互明灭,微云忽舒卷。袅袅薜萝衣,之子来何晚。道与寂寞会,志向崇深展。倘秉偕隐心,结庐讵在远。”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色和感受,传达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风泉渺难寻”和“空翠纷莫辨”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微妙感受,“馀霞互明灭”和“微云忽舒卷”则描绘了日落时分的宁静景象。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情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4. 艺术特色:汪琬在《游邓尉山遇徐生》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性和画面感。同时,诗中的情感表达深沉而含蓄,引人深思,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5.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追求。汪琬作为一名有成就的诗人和学者,其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感悟。

汪琬的《游邓尉山遇徐生》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吸引了无数读者,更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到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欣赏这首古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的思想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