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葛洪得神术,著书金匮称仙人。
千载以后鲜继起,肘后有方空复陈。
颍川才子擅文艺,月旦时贤等操契。
海内皆知伯玉名,楼头只许元龙憩。
学深二酉通九渊,梦随鸿术游钧天。
长桑与客意气合,种橘啖人淮海间。
天街二月花正发,忝诣公车向高阙。
斲手徒令拙匠嗤,寸心久为贫交竭。
时当召试入玉除,大官将赐蓬池鱼。
九重前箸欲借挟,一时左手难空书。
公乘交臂顿有省,迎凤坊边酒初醒。
煮药惟烧王质薪,浣肌不用苏耽井。
深惭手指重五斤,非时能诎还能伸。
多君九折作良宰,惠我一剂真有神。
上医医国本恒理,况有高文比秋水。
他时金匮献书成,当复逢君杏花里。
金匮仙人歌赠陈子太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匮仙人歌赠陈子太士》是明代诗人毛奇龄的一首作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毛奇龄深厚的文学造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古代神话传说的重新解读与思考。
从诗歌本身的内容来看,《金匮仙人歌赠陈子太士》通过叙述葛洪得神术、著书金匮称仙人的故事,传达了对于传统智慧和技能的尊崇。葛洪,东晋时期的著名炼丹术士,被后人视为道教文化的重要人物,其所著的《抱朴子》等著作,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颂。毛奇龄在诗中引用葛洪的故事,意在表达即使是千载之后,依然有值得继承与发扬的精神与技艺。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应忘记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遗产。
进一步分析,毛奇龄以“学深二酉通九渊”开篇,借用古文中的“二酉”指代《楚辞》,以及“九渊”象征着深邃的知识海洋,表达了自己对学问探求的执着。这种对于学识的渴望和追求,不仅是个体修养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同时,“梦随鸿术游钧天”一句,展现了毛奇龄对于超然物外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作者对于自由探索和精神升华的追求。
在艺术形式上,《金匮仙人歌赠陈子太士》运用古体诗的形式,结合了历史典故与现实情感,使得整首诗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个人的情感色彩。这样的创作手法,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脉络,也能够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金匮仙人歌赠陈子太士》以其独特的历史内涵、深刻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明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和高度尊重,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及灵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