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外吴枚臣北上 其二

能将道术炫人无,爱曳长裾走帝都。
持诀只持禳斗诀,制符先制避兵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方外吴枚臣北上·其二”是清朝文人汪琬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吴枚臣北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他此行目的的深切关切。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汪琬,字苕文,清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其作品以典雅清新见称。在文学史上,汪琬与同时代人如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清初三大家”,可见他在当时文坛的重要地位。
  2. 诗意解析:诗的第一句“能将道术炫人无,爱曳长裾走帝都”,描绘了吴枚臣因精通道术而自负,喜欢穿着长袍在大都市中行走的情形,这反映了他高超的技艺与不凡的身份。第二句“持诀只持禳斗诀,制符先制避兵符”,则透露出吴枚臣可能从事宗教或军事相关的活动,他的法术可能与祈福、避灾有关。
  3. 主题表达:通过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吴枚臣的个人特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士、法师等人物的崇拜与依赖。此外,诗中的“布囊羞涩毳裘寒,苦雨盲风道路难”等句,也生动地刻画了旅途的艰辛与不易,增添了诗歌的深刻性与现实感。
  4. 艺术特色:汪琬的这首诗在艺术上追求平实自然,语言简练而不失韵味。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以及人物行动的细节勾勒,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和文化底蕴,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
  5. 历史影响:“送方外吴枚臣北上·其二”作为清朝诗歌的代表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汪琬通过这首作品展示了自己对传统文学的尊重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后世学者和文人在诗歌创作中寻求意境与内涵有着深远的意义。

“送方外吴枚臣北上·其二”不仅为人们呈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更通过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流传百世的经典之作。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文化与文学,以及探索文人的精神世界与生活态度,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