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以追蠡。”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以追蠡。”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
高子说:“大禹的音乐要胜过文王的音乐。”
孟子说:“为什么这样说呢?”
高子回答说:“因为大禹传下来的乐钟,钟钮都快断了。”
孟子说:“这怎能足以说明问题呢?城门下面的车辙,难道只是两匹马的力量造成的吗?是因为天长日久车马经过造成的呀。”
《孟子·尽心下·第二十二节》是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中的一篇,它主要讨论了关于人性和道德的问题。孟子通过提出一系列关于人的本质、行为和道德观念的问题,试图引导读者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善良品质。他进一步阐述了人性的善良可以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来培养和加强,并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善良的品德。
孟子也提到了人性中的恶,认为人们有时会表现出自私、贪婪等缺点。他认为这些缺点可以通过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来克服。
《孟子·尽心下·第二十二节》这篇文章对于理解人性、道德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如何成为有道德的人的思考和启示。
尚:通“上”,超过。
追(duī)蠡(lí):钟钮要断的样子。追,钟钮。蠡,欲断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