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三十四节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孟子说:“游说诸侯,就得藐视他,不要在意他高高在上的样子。殿基几丈高,屋檐的椽子有几尺长,我得志的话,不会这样做。满桌的美味佳肴,侍奉的姬妾有几百人,我得志的话,不会这样做。尽情饮酒作乐,驰骋射猎,随从的车辆上千辆,我得志的话,不会这样做。他所做的,都是我所不做的;我所做的,都是符合古代制度的,我为什么要害怕他呢?”

介绍

《孟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由战国时期儒家学者孟轲所作。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离骚》等七篇。《孟子》主要论述了人性、伦理道德、政治哲学和修身养性等问题,被认为是儒学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

在《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三十四节》中,提到了孟子对人性的看法。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善良本性。然而,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人的善恶行为会有所差异。孟子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来提升人性,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潜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孟子》中,孟子还提出了许多关于仁义道德、孝道等方面的观点,强调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同时,孟子也关注国家治理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邦的理念和方法。

《孟子》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儒家经典作品,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注解

堂高:据前人研究,经传当中称“堂高”,一般均指堂阶而言。榱(cuī)题:亦作“榱提”,屋檐的椽子头,今通称出檐。

食前方丈:极言饮食的丰盛。美酒佳肴摆满眼前一丈见方的所在。

般(pán)乐:大作乐,尽情作乐。般,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