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三十三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孟子说:“尧、舜的仁德是天性;商汤和周武王的仁德是经过修身而回复到天性。举止仪容无不合于礼,这是德行深厚到了极点。哭死者而悲哀,不是为了给活人看的;依据道德而行,不去违礼,不是为了谋求官职。言语一定要真实,不是为了让人知道行为端正。君子按法度做事,去等待命运的安排罢了。”
介绍
《孟子·尽心下》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由孟子及其弟子所著。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政治家,被尊称为“亚圣”。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在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孟子·尽心下》是《孟子》一书的第十四卷,属于“尽心”这一子篇的一部分。在这部分中,孟子探讨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及其实践方法。其中第三十三节讨论了“心”与“身”的关系,孟子认为心是身的主宰,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
‘孟子·第十四卷·尽心下·第三十三节’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文学文本标题,而是一个关于孟子哲学观点的描述。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介绍,请提供更多的上下文或者指定您感兴趣的部分。
注解
经德不回:遵循道德而行,不致违礼;回,同“违”。干禄:求官。禄,官吏的俸禄。
行法:依法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