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灵台久泰然,肯忧衰病日沉绵。
万金良药君知否,一味加餐企脚眠。
病中杂兴二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中杂兴二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该诗以铁笔俱牵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刘克庄(1187-约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人。他是南宋后期著名的词人、诗人和文学批评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涉及社会问题和个人情感,其文风豪放、质朴而富有感染力,对后世影响深远。特别是他的作品常以时事为题材,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与思考。
诗词原文及翻译:
铁笔俱牵动,金台总去登。
老僧不出院,挂起一枝藤。
译文:
我挥动着铁笔,心中充满感慨,总想登上高楼远眺;
老和尚不走出寺庙,却把树枝挂在墙上。
诗词赏析:
在这首诗中,刘克庄通过描绘自己的心情和周围的环境,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诗句简洁明了,却又富含深意。例如“铁笔”一词,既指书写工具,也暗喻了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再如“金台”一词,通常指代高处或高位,这里则象征着作者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创作背景:《病中杂兴二首 其一》作于南宋晚期,刘克庄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表达。这首诗或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映射出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现实。
名家评价:历代文人对这首诗的评价颇高。元末明初的杨维桢认为这首诗“清丽可喜”,清代的汪琬则称赞它是“幽人杂兴之佳作”。这些评价不仅表明了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读者对其情感表达的高度认同。
《病中杂兴二首 其一》作为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