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门乌帽生,丹花驻双颊。
寻真向灵峰,迤逦看秋叶。
奚奴负锦囊,左臂挂木箧。
海鹤梳颢毛,神骏理壮鬣。
老僧坐洞中,自顾能见睫。
仰天验碧甃,俯地露灰劫。
山童报客至,徐起支步屧。
觌面若素心,欣然笑相接。
问客从何来,飞飞指黄蝶。
题灵鹫逢僧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灵鹫逢僧图》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禅意与自然美的画卷,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从诗歌内容上看,《题灵鹫逢僧图》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敬仰之情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诗中“白门乌帽生,丹花驻双颊”等句子,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诗人自己比喻成一位高洁、脱俗的僧侣,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境界的高远目标。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中蕴含的哲理。
从诗歌艺术手法来看,《题灵鹫逢僧图》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例如,使用“海鹤梳颢毛,神骏理壮鬣”等形象的描述,将僧人的神态和风采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借代和象征手法,如将“奚奴”、“左臂挂木箧”等物象作为诗人自身的象征,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诗歌更具表现力,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从诗歌的主题思想来看,《题灵鹫逢僧图》通过对佛教文化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中的“寻真向灵峰,迤逦看秋叶”等句子,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寄托的向往。这种主题思想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题灵鹫逢僧图》是一首富有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的诗歌。通过对诗歌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想。因此,《题灵鹫逢僧图》不仅是明代文人墨客创作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