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门乌帽生,丹花驻双颊。
寻真向灵峰,迤逦看秋叶。
奚奴负锦囊,左臂挂木箧。
海鹤梳颢毛,神骏理壮鬣。
老僧坐洞中,自顾能见睫。
仰天验碧甃,俯地露灰劫。
山童报客至,徐起支步屧。
觌面若素心,欣然笑相接。
问客从何来,飞飞指黄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对诗歌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最后结合着注释、提示等分析作者的手法和艺术手法运用了哪些特点,并结合诗中具体的词句进行分析。

“白门乌帽生”,这是说诗人的发冠是黑色的,帽子也是黑色的。乌帽,即黑色帽子,这里泛指黑帽。白门,即南京城名。据《南齐书·高帝本纪》记载:“(萧道成)年十五,居白门,为徐孝嗣奴。……后为徐景晖妾,遂有子。”可知这里指的是高士其。“丹花驻双颊,”意思是说诗人的脸颊像盛开的丹花一样红润,这里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绘诗人的容貌。“丹花”即红色花朵,这里借代诗人。“寻真向灵峰,迤逦看秋叶”,意思是说诗人沿着山间曲折的路一直走到秋天的山巅去追寻真正的仙人。“迤逦”,意思是曲折连绵不断的样子。“秋叶”,秋天的叶子。“迤逦”一词,形容山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

“奚奴负锦囊,左臂挂木箧”,意思是说诗人的仆人背着锦囊,左手挂着一个木箱子。奚奴,古代侍从的奴仆。锦囊,装香料的袋子;木箧,装衣服的箱子。“奚奴”一词,指侍从的仆人。“锦囊”一词,指装有香料的袋子。这里的锦囊和木箧都是作为行李随行携带的。“海鹤梳颢毛,神骏理壮鬣”,意思是说海鸟梳理着它那洁白如玉的羽毛,骏马修整着它的浓密的鬃毛。“海鹤”,即白色的鹤,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类。这里的“神骏”是指马匹的神骏。“颢毛”,指白色的羽毛。“鬣”,即长毛,这里指马的鬃毛。“海鹤”和“鬣”,都是比喻人的一种外在特征。

“老僧坐洞中,自顾能见睫”,意思是说老僧人坐在山洞里面,他的目光能够透过自己的眼睛看到自己的睫毛。“自顾”的意思是自我观察。“睫”,此处指人的睫毛。“仰天验碧甃,俯地露灰劫”,意思是说抬头看天空可以看见青砖瓦片,俯身一看地面可以看到历史的遗迹。“仰天”,“俯地”,都是指低头观察的动作。“碧甃”,青色的瓦片,这里指青砖。“仰天”与“俯地”是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说抬头看天可以看见青砖瓦片,低头看地下可以看到历史的痕迹。“仰天”“俯地”,都是指低头观察的动作。“仰天”与“俯地”是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说抬头看天可以看见青砖瓦片,俯身看地上可以看到历史的痕迹。“仰天”“俯地”都是表示低头观察的动作。

“山童报客至,徐起支步屧”,意思是说山里的童子跑来报告说有客人来了,于是诗人缓缓站起来整理一下衣襟准备迎接客人。“山童”,山里的童子,也就是仆人。“徐起”,缓慢地站起来。“支步屧”,即提起脚走路,这里是说慢慢起身的意思。“觌面若素心,欣然笑相接”,意思是说当客人到来的时候,诗人面带微笑迎接客人,就像见到了旧相识一样高兴。“若素心”,即像见到老朋友一样。“欣然”,即愉快地。“欣然”是喜悦的样子。“笑相接”,意为笑着迎接。“欣然”是喜悦的样子。

“问客从何来,飞飞指黄蝶”,意思是说客人问道:我从何处来到此地?我用手指着一只飞舞的蝴蝶回答他。“飞飞”,即飞快地、迅速地。“指黄蝶”,即指着一只飞舞的蝴蝶。“黄蝶”,这里指蝴蝶。“指”,指点、指明的意思。“飞飞”,即飞快地、迅速地。

【赏析】

这首诗写于1934年春,当时诗人正在南京郊外的灵谷寺一带游览。此诗描写灵谷寺周围的风光和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写景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