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益都夫子读孙司马韵书原韵

折竹作鸟书,所藉在都讲。
不虞声未谐,齐陆导鲁港。
古有司马韵,皎如月在蚌。
岂必穷毫毛,祗贵挈领项。
何为守一閧,纷纷坐投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益都夫子读孙司马韵书原韵》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文章今古事,谁不重经纶。
儒林有遗学,墨客亦通津。
道合知音者,情投契友邻。
相期在来叶,永作后尘臣。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读书、学习和交流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期望。李峤(约645年-713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人。唐朝中期大臣、辞赋家,与苏味道齐名,合称“李杜”,与苏洵合称“两李”。官至太子少师,封赵国公,谥号文献。李峤早年即以文词知名于世,与杨炯、阎朝隐、薛曜并称“四杰”。他的诗风雄壮而不失婉约,被誉为“雄浑俊逸”派的代表人物。李峤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咏物抒怀,也有咏史怀古;既有边塞征战,也有田园风光。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富有韵味和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