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骆崇仁四首 其三

临汝渺遐憩,将访弹琴闱。
春草碧如沚,愁心复怀归。
重来讯芳躅,修组扬清晖。
譬彼秋晨日,新炤光袭衣。
岂无周周羽,中道慰予饥。
宁随鸳鸾翔,不与燕雀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骆崇仁四首 其三》是清代诗人毛奇龄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诗歌原文与内容解析
  • 原文呈现:《赠骆崇仁四首 其三》出自毛奇龄之手,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临汝渺遐憩,将访弹琴闱。春草碧如沚,愁心复怀归。重来讯芳躅,修组扬清晖。譬彼秋晨日,新炤光袭衣。岂无周周羽,中道慰予饥。
  • 内容解读:毛奇龄通过描绘自己即将拜访一位擅长弹奏的友人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友情和音乐的珍视以及对离别的不舍。诗句中的“春草碧如沚,愁心复怀归”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期待也有忧虑。而“修组扬清晖”则暗示了诗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希望借助美好的形象来照亮前行的路。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1. 诗歌的艺术特点分析
  • 精炼的语言:毛奇龄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极其精炼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旨在传达最强烈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想。
  • 象征意义的运用:毛奇龄在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性的元素,如“春草”、“愁心”、“修组”,这些元素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述,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通过这样的象征手法,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得到了深化和升华。
  • 情景交融的手法:毛奇龄善于在诗歌中创造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场景。他的诗歌常常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深深的感动。
  1. 诗歌的文化价值
  • 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通过个人经历的描写,《赠骆崇仁四首 其三》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关系。这种情感的抒发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为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提供了线索。
  • 体现文人雅集的文化传统:在古代中国,文人雅集中的诗歌创作往往体现了一种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毛奇龄的这首诗就是这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了文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及他们对于艺术和道德的追求。
  • 启发后世文学创作:毛奇龄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也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和欣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赠骆崇仁四首 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自然和生活的态度与感悟。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文学创作实践,更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探索和精神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