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蔡大敬五首 其四

倾仄天影动,黯黯夜将旦。
踌躇别子去,方寸已凌乱。
芦洲积凉露,栖栖有双雁。
哀鸣至天明,一雁独离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蔡大敬五首 其四》是唐代诗人朱阳当末的作品,该诗以凄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场中夜的别离,通过高树、星雨和飘蓬等意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与惆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朱阳当末垂,遘患避人侣。惨惨中夜别,恻恻不得语。高柯静吟飔,星堕亦如雨。行将出芦洲,与子且延伫。延伫不得去,行子辞故乡。明星在天端,晨夕互相望。我今辞子去,不知从何方。飘蓬追惊风,风发蓬益扬。飘蓬随风扬,飞飞会有极。

  2.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以及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诗中“惨惨中夜别”形容了夜深人静时的离别场景,而“恻恻不得语”则传达了离别时的哀伤和无奈。
  • 意象运用:“高柯静吟飔”,以高树枝叶随风而舞的景象象征友人离去后留下的空寂;“星堕亦如雨”,比喻繁星如同雨落一般纷纷坠落,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星辰的美景与离别的凄凉。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歌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通过景物的变化反映内心的变化。
  • 用词考究:诗人在诗中使用了细腻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 意境深远:全篇充满了浓厚的离别氛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不舍之情。
  1. 文化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诗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人们常常因政治原因或社会变迁而经历离别。
  • 地域特色:朱阳当末生活在唐代晚期,当时的文人多关注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这首诗便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别蔡大敬五首 其四》作为一首表现离别情绪的古典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后世评价:历代文人对此诗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赞美其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有的则指出其结构松散、缺乏严谨的章法。

朱阳当末的《别蔡大敬五首 其四》不仅是一篇情感丰富的抒情诗,也是唐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它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成功地捕捉了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展示了作者对友情和离别主题的独特理解与感悟。无论是对于古代文学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这首诗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阅读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