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仄天影动,黯黯夜将旦。
踌躇别子去,方寸已凌乱。
芦洲积凉露,栖栖有双雁。
哀鸣至天明,一雁独离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每一项要求,最后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倾仄天影动”,意思是天色阴沉,倾斜地映照着天空的影子。倾仄指天色阴暗,天色阴沉,倾斜地映照着天空的影子。天影指夕阳西下时,夕阳的余光斜射在江面上。“黯黯夜将旦”,意思是夜色已深而即将破晓。黯黯指天色昏暗,夜色将尽而即将破晓。夜将旦指夜晚即将过去而东方露出曙光。两句连起来的意思是:夕阳西坠,余晖斜照江面,天色昏暗,夜色将尽而东方露出曙光。
“踌躇别子去,方寸已凌乱”,意思是我踌躇着告别你离去,心中已经感到慌乱不安。方寸是指人的心。方寸已凌乱,指心中已经乱了阵脚。两句连起来的意思是:我踌躇着告别你离去,心中已经感到慌乱不安。
“芦洲积凉露,栖栖有双雁”,意思是芦苇滩上积满了凉露,成对的鸟儿栖息在那里。栖栖有两个意思:一是形容声音轻微细碎,二是比喻栖息、停留。两个意思连起来用,即:芦苇滩上积满了凉露,成对的鸟儿栖息在那里,发出细微的鸣叫声。两句连起来的意思是:芦苇滩上积满了凉露,成对的鸟儿栖息在那里,发出细微的鸣叫声。
“哀鸣至天明,一雁独离散”,意思是哀鸣声一直到天明,只有一只大雁独自飞走了。哀鸣至天明,指大雁的鸣叫声一直持续到天亮。一雁独离散,指只有一只大雁独自飞走了。这两句连起来是:哀鸣声一直到天明,只有一只大雁独自飞走了。
【答案】
(其一)
倾仄天影动,黯黯夜将旦。
踌躇别子去,方寸已凌乱。
芦洲积凉露,栖栖有双雁。
哀鸣至天明,一雁独离散。
赏析:
此诗为五律体。全诗八句,前四句描写离别时的情景,后四句写大雁的离群索居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惆怅。
首联点题,写诗人送别友人的场景。“倾仄”一词,描绘日落时分天空的景象,也暗含诗人内心情绪的变化。天色阴沉,倾斜地映照着天空的影子。天影指夕阳西下时,夕阳的余光斜射在江面上。夜色已深而即将破晓,夜色将尽而东方露出曙光。诗人送别友人之时正是天色将晚,所以诗人用这两个字来形容当时的景象。
次联直承首联而来,写诗人面对友人远去,内心的情感波澜。“踌躇”二字写出诗人内心的犹豫和不舍。“方寸”一词,出自《孟子·万章》:“人失其所与,不得其所将,方寸已乱矣。”这里指的是诗人的内心已经乱了阵脚,不知如何是好。诗人送别的场景中,自己的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既想留念友人,又担心自己会因为朋友的离去而陷入困境,于是心生犹豫和不舍之情。
第三联写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芦洲”指的是河边长满芦草的河滩,“凉露”指的是夜晚来临之前,气温降低,水气凝结而成的露水。“栖栖”二字描绘出鸟儿栖息于芦苇丛中的安静景象。鸟儿们成对地栖息在那里,发出细微的鸣叫声。这里的鸟儿们似乎也感受到了离别的氛围,开始发出哀鸣声来安慰彼此。
末联写景及抒情。“哀鸣至天明,一雁独离散”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人送别友人之后,听到鸟儿们的哀鸣声直至天明,不禁感叹大雁的离群索居以及自己内心的孤独惆怅之情。“哀鸣至天明”指的是大雁的鸣叫声一直持续到天亮,直到天色渐亮为止。“一雁独离散”指的是其中一只大雁独自飞走了。诗人听到鸟儿们的哀鸣声,感受到它们孤独无助的情绪,同时也联想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凄凉,因此产生了深深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