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游仙诗四十首 其十五

流连药肆酒家楼,溷迹人间几度秋。
昨访安期到东海,采云一朵作扁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中游仙诗四十首·其十五》是一首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由诗人汪琬创作。《山中游仙诗四十首》是一组充满道家思想和隐逸情怀的诗歌集,共四十篇,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仙人生活的向往与憧憬。该诗集中的每一首诗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通过对仙境、游仙、药肆酒家楼等意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汪琬(1624-1703),字苕文,号悔庵,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在《山中游仙诗》中,汪琬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视角,将传统的游仙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艺术风格上来看,《山中游仙诗四十首·其十五》具有浓厚的文人墨客气息。汪琬擅长运用古典文学的语言技巧,通过优美的诗句和精致的意象,构建了一种空灵幽远的艺术境界。例如,“流连药肆酒家楼,溷迹人间几度秋”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诗人身处世俗生活的场景,更透露出他对尘世羁绊的无奈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就思想内容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他通过描写仙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的“采云一朵作扁舟”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寻求,更是心灵上的一种解脱和超越。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志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

在情感表达上,《山中游仙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汪琬在诗中融入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理想的憧憬,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情感深度和哲学意蕴。

《山中游仙诗四十首·其十五》不仅是一首美丽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让读者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感受到古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于人生真谛的思考。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美、精神追求以及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