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使君归第诗

霜鞠被平野,秋兰蔽江皋。
吾师本金闺,揽辔渡浙桥。
文章布遥海,意气凌青霄。
五马苍梧行,抚此僰与苗。
相如久驰檄,马援增铜标。
角巾返东第,卧辙环西郊。
何当散珠光,白日还海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何使君归第诗》是明代诗人毛奇龄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表达了对使君归来的期待和祝愿。在这首诗中,毛奇龄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怀。下面具体介绍这首诗:

  1. 诗歌背景与创作
  • 《何使君归第诗》是明代诗人毛奇龄的作品,创作于明朝。
  • 这首诗是作为《何使君纪绩诗》的一部分而创作的,其中包含了对使君(即地方长官)的赞美与祝福。
  1. 诗歌形式与结构
  • 《何使君归第诗》采用五言排律的形式,这种形式的特点是每句诗由五个字组成,音节整齐,节奏鲜明。
  • 整首诗的结构布局严谨,前后呼应,层次分明,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
  1. 诗歌主题与思想
  •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如“霜鞠被平野”、“秋兰蔽江皋”,诗人展现了江南地区秋天的宁静与美丽。
  • 诗中还表达了对使君的敬仰之情,如“文章布遥海,意气凌青霄”,赞颂了使君的才华与风采。
  • 通过对使君治理下的地区的描绘,如“专城居刺史,千骑拥诸侯”,反映了使君政绩显著、德高望重的场景。
  1. 艺术特色与技巧
  • 毛奇龄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专城”(形容使君治理的城市),“清风吹画鹿,甘雨拂鸣鸠”等,使得诗歌富有诗意,画面感强烈。
  • 诗中的用词考究,如“虎自江流渡,鱼从厅事留”,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政治和社会现象。
  1. 历史影响与评价
  • 《何使君归第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视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
  •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毛奇龄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明代社会风貌及文人心态。

《何使君归第诗》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明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资料。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展示了作者的才情与情感,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古代诗歌及其历史文化背景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