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夕 其一

裁与叹徂暑,又复咏招商。
那得秋衣换,空看露叶光。
晚云停乍薄,夜气坐生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开始,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时间点。文学作品中往往能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下面将简单介绍《立秋夕 其一》:

  1. 作者简介:王世贞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更在于他对古文的深入研究和传播,其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历史研究价值。

  2. 诗句原文:“久自淹烦暑,科头兴不赊。相携九秋色,一醉故人家。”

  • 这句诗通过描写久居炎热之中后的解脱感以及与友人共同欣赏秋天景色的愉快体验,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及与朋友共享宁静时刻的渴望。
  • “节序频深警,文章各未涯。”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与文人各自在文学道路上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 “谁将宋玉辨,付尔楚狂誇。”则是一种对才华被误解或过度夸大的讽刺,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文学创作的自信与坚持。
  1. 文化背景:立秋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立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个时节进行祭祀和庆祝,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

通过对《立秋夕其一》的分析,可以看到其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