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盼织女 其二

隔岁投银渚,终宵望彩云。
平桥乌鹊散,故国女牛分。
何日乘槎去,天边一问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夕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德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织女与牵牛星的神话传说,描绘了一幅七夕之夜牛郎织女相会的浪漫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
  • 最伤今夜离愁曲,遥对天涯愈断肠。
  1. 诗歌鉴赏
  •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这句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浪漫场景,织女和牵牛星在黄昏时分相聚,仿佛整个银河都为这对恋人让路。
  • 最伤今夜离愁曲,遥对天涯愈断肠。: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情思念。在七夕这样一个充满浪漫和悲情的时刻,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担忧和牵挂。
  1. 创作背景
  • 德容的这首《七夕二首·其二》创作于唐代。《七夕二首·其二》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唐代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们常常借古讽今,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唐代的民俗活动也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七夕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其背后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习俗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1. 诗歌风格
  • 《七夕二首·其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七夕的美丽传说和诗人深沉的情感。整首诗既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又蕴含着浓厚的民俗色彩。诗人通过对织女与牵牛星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亲情的珍视。
  1. 诗歌影响
  • 德容的《七夕二首·其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学者和研究者对此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和发展。
  1. 诗歌赏析
  • 在欣赏《七夕二首·其二》时,我们可以发现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鹊桥”象征着爱情的桥梁,而“天涯”则寓意着距离之远。这些意象和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七夕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