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行示家人

莫谓将离远,相牵泪满衣。
时违遗世晚,贫久住家稀。
试看庭前草,年年上掩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行示家人》是明代诗人毛奇龄的作品。这首诗作通过抒发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时期的心境。以下是关于这部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毛奇龄(1520-1603),字景文,号西河,浙江嘉兴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被誉为明代“三大家”之一。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其中尤以诗歌见长。毛奇龄的生平颇为坎坷,他曾在明朝初期参与抗倭,并因军功得到提拔。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在官场上的起伏不断,最终在晚年选择了隐退,过着隐居的生活。
  2. 创作背景:毛奇龄在官场上的经历充满了波折,他曾多次上书皇帝,希望能得到重用。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始终未能如愿,这使他感到极度的失落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将行示家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妻子和家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内心的愧疚和痛苦。
  3. 诗歌内容:《将行示家人》中的诗篇,通过对家中亲人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诗中描述道:“莫谓将离远,相牵泪满衣。时违遗世晚,贫久住家稀。”这些诗句不仅反映了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还揭示了他对家庭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

在向家人介绍自己的亲属时,应尽量避免称呼上的含混。如介绍自己的公婆时,可说:“这位是我公公,这位是我婆婆。”这样既能准确表达信息,又能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与麻烦。

《将行示家人》不仅是毛奇龄文学成就的代表之一,也是研究明代文学、历史及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诗作,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还能从中窥见明代文人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