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桥畔最堪思,石路参差接野祠。
画舫过时波似縠,油车散尽雨如丝。
为送佳人渡湖去,曾来桥上立多时。
西林桥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林桥畔》:古桥与文人的情感寄托
毛奇龄,这位明末清初浙江萧山的诗人,在《西林桥畔》这首诗中,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充满古韵与深情的场景。诗中的西林桥,不仅是一座石拱桥,更是文人心中的一个特殊符号。
“西林桥畔最堪思”,这里的“思”字,不仅表达了对西林桥的怀念,也象征着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许。西林桥,作为孤山路西端的一处风景名胜,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和情感。
诗中描绘了西林桥畔的自然景观:“石路参差接野祠”,这句话生动地展现了桥边古朴而宁静的风貌。而“画舫过时波似縠,油车散尽雨如丝”,则是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桥上水波荡漾的景象和雨后清新的气息。这些画面,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诗意盎然的江南水乡。
《西林桥畔》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它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情感。“为送佳人渡湖去,曾来桥上立多时”,这两句诗透露出诗人对过往佳人的深深眷恋。他站在西林桥上,目送着她离去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哀愁。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西林桥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诗人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愫的象征。
《西林桥畔》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诗歌,它以西林桥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历史、对爱情的独特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明代文化,更能体会到古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