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上头

谁家小女子,半作上头来。
发短鬟犹束,钿低额未开。
私问钗茸小,何得作重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半上头》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某个女子的深切思念和对她命运的关切。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 毛奇龄,明末清初浙江萧山人,本名甡,字大可,又字齐于、于一,号初晴。他是一位学者,曾参与抗清军事失败后流亡多年,康熙时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并授检讨,但后来不再出来工作。毛奇龄治经史及音韵学,有丰富的学识和著作,然而他的引用虽广却常多有错误。
  • 毛奇龄的诗歌作品,如《半上头》,展现了他对女性形象的细腻刻画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他的文学创作不仅在形式上追求完美,同时也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
  1. 作品内容概述:《半上头》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一位小女子的形象,通过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其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2. 艺术手法与特色

  • 《半上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将不连贯的人生片断以蒙太奇般的特写手法在主人公的意识流动中一闪而过。这种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现实感和紧迫感。
  • 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私问钗茸小,何得作重台”等句子,通过这些生动的描绘和隐喻,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半上头》不仅是毛奇龄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状态,还体现了作者对人性、命运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