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蕃仙采山堂作

何处秋风度桂枝,王孙迟暮不胜悲。
可怜花院人逢日,正是亭皋叶下时。
严助上书须及早,刘伶饮酒莫教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遇蕃仙采山堂作》是明代诗人毛奇龄的作品。下面将详细解析该作品:

  1. 作者简介:毛奇龄,明代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涉及多种题材。《遇蕃仙采山堂作》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为理解作品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视角。

  2. 作品原文:诗篇以秋风、桂枝等自然意象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何处秋风度桂枝”与“王孙迟暮不胜悲”共同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3.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它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严助上书须及早,刘伶饮酒莫教迟”来表达诗人对于及时行动的倡导,以及对于放纵生活态度的批判。

  4. 文化意义: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遇蕃仙采山堂作》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

《遇蕃仙采山堂作》不仅在文学上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更在文化层面展示了明代社会的某些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