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窠岭自嘲二首 其二

绝无惊兔与栖禽,怪石崚崚乱瀑深。
仕宦险巇尝未饱,更于此地试登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鸡窠岭自嘲二首其二”是明末清初诗人汪琬的一首七绝,表达了作者在山中游览时所引发的一些哲理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也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绝无惊兔与栖禽,怪石崚崚乱瀑深。  
仕宦险巇尝未饱,更于此地试登临。  
  1. 诗歌赏析
  • 第一句“绝无惊兔与栖禽”: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山林中的宁静和自由深感向往。在城市中,人们常常为生计奔波,而山林则提供了一种远离尘嚣、心灵得以休憩的环境。
  • 第二句“怪石崚崚乱瀑深”:描绘了鸡窠岭的自然景观,怪石嶙峋,瀑布从高处直泻而下,形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这样的自然景色让人感到震撼和敬畏,同时也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 第三句“仕宦险巇尝未饱”:反映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和感慨。在官场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诗人似乎并未完全体会到其中的滋味,而是选择了在山中寻求一种更为宁静和充实的生活。
  • 最后一句“更于此地试登临”:表明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态度的坚持和选择。即使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他依然愿意选择一种更为简单和纯粹的生活方式,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独立。
  1. 诗歌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末清初,此时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人可能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于个人生活理想的追求。

《鸡窠岭自嘲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和情感的缩影。它反映了一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其艺术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生命、自然和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