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其三

幔钩绳,复斗穗。
寒夜美人半睡。
云掩絮,月胧明。
枕函亭钏声。
蚕烛耀。
飞蛾绕。
门外乌啼难晓。
燔蕙烬,隐纱笼。
罘罳划碎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要找的文学作品《更漏子 其三》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位置:

  1. 作者介绍
  • 温庭筠生平: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字飞卿,太原祁人(今山西太原)。他是晚唐五代时期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他的作品以绮丽清新著称,擅长七言歌行及绝句,对后世影响深远。
  1. 作品原文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去香囊当。
    是耶?非耶?梦回君不在床。

  2. 主题内容

  • 相思之情:此词通过描述清晨的景象和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一位女子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怀念。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来映射人物内心的变化,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有力。
  1. 创作背景
  • 时间与环境:尽管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这首词可能是在特定的夜晚或清晨被创作出来,用以抒发内心的相思之苦。
  • 情境与氛围:作品描绘了一个典型的古代室内场景,通过细节描写如香气、颜色等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忧郁的氛围。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温庭筠善于使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通过自然界的事物来隐喻人的思绪和情感状态。
  • 语言风格:其词作通常语言华丽且细腻,善于捕捉和表现女性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1. 文化意义
  • 情感表达:该词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分离的深刻感受。
  • 文化价值:作为温词的代表之一,它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深度,对后代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更漏子 其三》不仅是一首情感深沉的古典诗词,也是温庭筠文学才华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以及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