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伊拈出总无干,平地戈矛起祸端。
毕竟瞿昙元未彻,至今个个被颟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饶伊拈出总无干,平地戈矛起祸端。
毕竟瞿昙元未彻,至今个个被颟顸。
“拈花颂呈圣禅师二首·其二”是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汪琬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道理启示被广泛传颂,成为后世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简介:汪琬(约1624年—1683年),字苕文,号钝庵,江苏无锡人。他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尤以诗歌见长。他的诗作多反映出那个时代文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诗意解析:这首诗的前两句“默然相向宝莲台,触处天花烂熳开”,描绘出一幅禅宗修行者在佛祖面前默然相向、内心平静的场景,而“天花烂熳开”则形容了修行者的心境如同盛开的天花,纯净无暇。后两句“饶伊拈出总无干,平地戈矛起祸端。毕竟瞿昙元未彻,至今个个被颟顸”则是诗人借佛理之语批判了那些执着于世俗名利的人们,指出他们的烦恼源于对世界的过度执着,如同“瞿昙元未彻”一样,未能洞悉事物的本质。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汪琬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明代晚期文人对于佛教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批判。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也体现了文人对于精神追求的不懈探索。
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更是哲学上的智慧之书,它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哲理,至今仍被后人传颂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