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橘香庵主岑公

为我谢支郎,幽栖愿已偿。
不求梅子熟,但爱橘林香。
骨以寻诗瘦,身缘受请忙。
浮杯如许渡,当即扫绳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别橘香庵主岑公》是明代诗人汪琬所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和内心宁静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和艺术追求。下面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内容与主题
  • 表达情感:《留别橘香庵主岑公》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向往。通过对橘林香味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一次与友人或文人雅集时所作,反映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状态和审美取向。
  1. 文学价值
  • 语言风格:汪琬的诗歌语言清新脱俗,韵律和谐,善于运用简洁有力的词汇,将抽象的思想通过具体的景象表达出来,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 思想内涵: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还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生活方式(寻诗瘦骨,受请忙碌)和理想的隐居生活(幽栖愿已偿),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1. 艺术特色
  • 意象选择:汪琬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橘林香”这一意象,既突出了自然界的香气,又隐喻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 结构布局:全诗结构紧凑,前后呼应,开头直接陈述心愿,中间抒情描写景致,最后以自省收束全文,层次分明且富有内在联系。
  1. 文化意义
  • 历史影响:虽然《留别橘香庵主岑公》本身在文学史上可能不是非常出名,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哲学思考,对后来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社会作用:作为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这种隐逸的思想对当时乃至后世的士人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留别橘香庵主岑公》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诗歌,更是一篇富含哲理和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其深刻的人生思考和艺术追求。对于欣赏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是了解明代文人生活与思想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