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山居杂事二首 其一

逸兴老逾长,终朝检挍忙。
与花经地界,代笋设垣墙。
窗为看山彻,符因调水藏。
呼童理荒秽,净讫旋移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述山居杂事二首 其一》是一首由明末清初诗人汪琬创作的古诗。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山居生活中的日常琐事以及他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情感投入。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诗的内容
  • 日常生活描写:诗中描述了诗人每日的生活状态,如“终朝检挍忙”反映了诗人勤奋的生活态度。
  • 自然景象的描绘:通过对花木、水井的描述,展现了山居环境的自然美。例如“与花经地界,代笋设垣墙”描绘了花木与建筑相融的景象。
  • 生活细节的反映:通过“呼童理荒秽,净讫旋移床”展示了诗人对居住环境的打理和对生活的精细观察。
  1. 诗歌形式分析
  • 四言诗的特点:《述山居杂事二首·其一》采用四言的形式,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常见形式,其节奏和韵律较为规律,便于记忆和传唱。
  • 意境的营造:诗中的意境平和而深远,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汪琬(1624年—1703年),字苕文,一字无如,号尧峰居士,安徽歙县人,清代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散文见长,尤擅长写景和咏物。
  • 文学地位:汪琬在清代文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对后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1. 艺术手法与风格
  • 象征与暗示:诗中虽然没有直接的象征意义,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 简洁与精炼:汪琬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每一句都充满了力量,表达了深厚的情感。
  1. 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 传统文化的体现:这首诗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田园诗风,反映了文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
  • 生活哲理的传达:诗中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传递了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哲学。

《述山居杂事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现自然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到诗人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并将其转化为优美的诗句,以此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