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山庄二首 其二

茅茨傍墓田,见者或疑仙。
身在人间世,家依小有天。
剧云科果树,烧叶试松泉。
犹恨归未哓,行歌是暮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山庄二首·其二》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和作者隐居生活的诗作。《咏山庄二首·其二》是清代诗人汪琬所作,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接近自然的隐逸之地。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和个人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平和。

汪琬,字苕生,号夷白,江苏江阴人,生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卒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他的文学成就在清朝文人中颇为突出。汪琬的生平经历了从繁华到归隐的过程,他的人生态度以及作品风格都深受其影响。

《咏山庄二首 其二》开篇“茅茨傍墓田,见者或疑仙。”描述了一座靠近墓地的茅屋,这样的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居所。接着“身在人间世,家依小有天。”表达了虽然身处尘世但内心仍保有一份超然的境界。

诗中的“剧云科果树,烧叶试松泉”则具体描绘了山庄中的自然景观与生活细节。这里的“剧云”可能指变幻莫测的天空,“科果树”暗示着山庄里种有果树,而“烧叶试松泉”则是一种传统的养生之术,通过烧叶来测试泉水的清凉与否。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山庄的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作者追求自然和谐生活的态度。

诗的后半部分“犹恨归未哓,行歌是暮年。”则是表达作者虽有归隐之意,但尚未能真正放下尘世纷扰,仍旧在人生旅途中行走。“行歌是暮年”,说明诗人尽管晚年依然保持着游历四方的习惯,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咏山庄二首·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像是一幅描绘田园生活和诗人内心世界的画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刻画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诗人传达了一种返璞归真、超脱世俗的理想状态。这首诗不仅是汪琬个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和表达。

《咏山庄二首·其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而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价值。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以及他们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