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巢层石上,绝似鸟窝禅。
每撒悬崖手,频垂入室拳。
熟收檐角豆,清瀹涧心泉。
若问诛茅日,迢迢不记年。
赠凤巢及襌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凤巢及襌师》是一首明代诗人汪琬创作的古诗。《赠凤巢及襌师》全文如下:结巢层石上,绝似鸟窝禅。每撒悬崖手,频垂入室拳。熟收檐角豆,清瀹涧心泉。若问诛茅日,迢迢不记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和内心平和的向往。
诗中的“结巢层石上,绝似鸟窝禅”形象地展现了一幅鸟儿筑巢于岩石之上的图景,给人以恬静之感。这种描绘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态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的赞赏。其次,“每撒悬崖手,频垂入室拳”通过动作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在劳作时的专注与细致,同时也反映了一种生活的智慧,即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简单的乐趣与满足。
“熟收檐角豆,清瀹涧心泉”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细节,通过对食物的准备和水的净化过程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回归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价值观。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满足,更是对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最后,“若问诛茅日,迢迢不记年”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过往岁月的遗忘,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这种心境既是一种对当下生活的肯定,也是一种对更高境界的追求。
《赠凤巢及襌师》不仅是一首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歌,更是一种对于简单生活哲学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