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世嗟予老,成人念女难。
笑啼俱妩媚,牵抱镇盘桓。
冒雨擎荷盖,寻花闹药栏。
娇痴无不可,微遣暮怀宽。
为兰儿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为兰儿作》并非杨慎所作,而是明代诗人汪琬的作品。汪琬的这首《为兰儿作》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玉兰花的美丽,表达了对友人李师师的深切思念。而杨慎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以其丰富的文学作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为兰儿作》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经历密切相关。汪琬(1504-1570)字苕文,号钝翁,是明末清初江南长洲人。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汪琬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后,曾历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职,但最终选择了退隐山林的生活方式。他在尧峰山度过了晚年,潜心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他的古文从欧阳修入门,且深受归有光影响,经学亦有造诣,被惠周惕视为师表。
《为兰儿作》的内容涉及了兰花的象征意义。兰花作为中国文化中的名贵花卉,常被视为高洁、幽香的代表。这首诗通过对玉兰花的描写,不仅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李师师的深切怀念。诗中的“冒雨擎荷盖,寻花闹药栏”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玉兰花在风雨中依然傲然挺立的景象,寓意着诗人坚贞不屈的性格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为兰儿作》不仅是汪琬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兰儿作》作为文学作品,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