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道上口占

过尽西湖山叠重,篮舆晓指北高峰。
兹峰见我生惭色,知是新刊九里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灵隐道上口占》是明朝李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游览西湖时所经历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感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作者李寄(1628-1700),字介立,号因庵,又号昆仑山樵、白眼狂生、三因居士等。李寄是江阴人,其母亲周氏原为徐霞客妾,方孕而被正妻逐出,后嫁江阴周庄定山李氏,生一子。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灵隐道上口占》:过尽西湖山叠重,篮舆晓指北高峰。兹峰见我生惭色,知是新刊九里松。
  • 译文:走过遍了西湖的群山重重叠叠,清晨我乘坐小舟指向北高峰。这山峰见到我面露羞愧之色,知道是新近刊印的九里松图。
  1. 作品赏析与评析
  • 李寄的这首《灵隐道上口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诗中的“过尽西湖山叠重”不仅描述了诗人行走于西湖边的景象,也暗示了他对这座古老城市历史的感慨。
  • 通过“兹峰见我生惭色,知是新刊九里松”表达了他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美的敬畏之情。这种情感在古典文学中尤为突出,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李寄的《灵隐道上口占》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诗作,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一种传承和发展。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对生活的启示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