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丝粘砌。
渐觉清光媚。
钟欲断,云初起。
轻寒馀雪悄,茗战垆烟沸。
还问取,从来万事无如醉。
有个闲风味。
归棹随江水。
听说罢,情难已。
池边芳草绿,帘外莺声碎。
宜去也,花开花落谁容易。
千秋岁 和雪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千秋岁·和雪霁》鉴赏
在李元鼎的笔下,《千秋岁·和雪霁》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色的诗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游丝粘砌。渐觉清光媚,钟欲断,云初起”,首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略带寒意的冬日场景中。游丝缠绕在古朴的屋砖上,预示着冬天的脚步已经悄然临近。《千秋岁·和雪霁》的意境之美在于它通过这些细节传达了季节变换的微妙感觉。
随着“轻寒馀雪悄,茗战垆烟沸”的描绘,诗人仿佛能够感受到窗外飘落的雪花与室内袅袅升起的烟雾交织出的一幅温馨画面。这里的茶炉冒着热气,为这冷冽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暖意。这种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冬日的寒冷,更透露出一种家的温暖与安宁。
诗中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池边芳草绿,帘外莺声碎”。春天的气息逐渐显现,绿意盎然的草地和婉转悦耳的鸟鸣,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图景。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循环、四季更替的深刻理解。
“有个闲风味。归棹随江水。”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保持一颗宁静淡泊之心,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就如同诗人随船而动的归家之舟,顺流而下,无需牵挂。这种心态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学的领悟。
“听说罢,情难已。池边芳草绿,帘外莺声碎。”最后的两句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听闻这一切的美好,诗人的心情难以平复,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留恋。
《千秋岁·和雪霁》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深邃哲理与审美情趣的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