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和题海昌词本

闻到碧窗针线暇,诗简风月勾消。
何当刀尺枉琼瑶。
梦魂飞不到,泪逐雨丝飘。
苏蕙文君俱退步,茂漪书阁藏娇。
柔情不断似柔条。
恍听云外响,雁影度虚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和题海昌词本》是明末清初李元鼎的一首词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临江仙·和题海昌词本》的作者是李元鼎。李元鼎,字梅公,江西吉水人,天启二年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他参与了明朝末年的政治变革,李自成军入京师时,李元鼎从之,后因坐事被论绞,但最终免死并得到宽免。在清朝建立初期,他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但在顺治元年因罪被降职。

  2. 作品原文:闻到碧窗针线暇,诗简风月勾消。何当刀尺枉琼瑶。梦魂飞不到,泪逐雨丝飘。苏蕙文君俱退步,茂漪书阁藏娇。柔情不断似柔条。恍听云外响,雁影度虚寥。

  3. 赏析解读:《临江仙·和题海昌词本》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无法触及的渴望和深深的思念之情。词中描绘了一幅细腻而深情的场景,通过使用“碧窗”、“诗简”等意象来表达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怀念。词中的“柔情不断似柔条”则形象地描绘了情感的绵长与不易割舍。

  4. 历史背景:李元鼎的生活经历了明末清初的巨大变迁,他的词作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政治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这首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展现,也是当时社会状况的一个缩影。

  5. 创作意义:李元鼎的这首词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记录和反思。通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的无奈对比,表达了对和平与稳定的渴望以及对过去岁月的回忆。

  6. 文化价值:李元鼎的词作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国情怀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微妙联系。他的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李元鼎的《临江仙·和题海昌词本》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它通过优美的词句和深邃的情感,让后人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