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三山怀古(壬午)

崩涛叠浪,映碧空如洗,一轮圆月。
鹿走乌啼千古恨,想见英雄本色。
市散蜃楼,桑生贝阙,鹤发愁难说。
芒寒剑涩,谁怜田岛群客。
试问剩水残山,兵戈丛里,倔强心谁热。
冷觑当场分得失,好谢广长翻舌。
志遂飞虹,名成霞绶,究使乾坤缺。
不如休去,螺江垂钓烟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三山怀古(壬午)》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一首词作。在这首词中,李曾伯通过对黄梅过后雨后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及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品背景
  • 《念奴娇·三山怀古(壬午)》为宋代诗人李曾伯所作,创作于徽州道间的壬午年。这一年李曾伯在徽州道间旅行,正值黄梅过雨时节,他站在道边远望,隔林之外,一抹长烟袅袅升起,仿佛在碧空中绘出一副宁静的画面。
  1. 词意解析
  • 意境营造:词人通过“黄梅过雨”、“青山排闼”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自然气息,同时借“长烟浮碧”暗示时间的流转与世事的变迁。
  • 情景交融:词中的“卧看青山排闼”,展现了词人在静谧的环境中,以悠然自得的姿态观赏自然之美,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 情感表达:词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是通过“子规啼彻”和“麦熟蚕成、酒香鸡嫩”等细节,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 文化价值
  • 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金陵地区历史名称的提及,如白下、建邺等,词人不仅展示了其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历史变迁的关注和思考。
  • 艺术成就:李曾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使整首词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韵味和深邃的哲理意蕴。

李曾伯的《念奴娇·三山怀古(壬午)》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词作,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同时,对于喜爱文学、尤其是古典词作的读者而言,这首词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研究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