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章两生

弱岁论交早,颓年遁迹同。
狂歌仍潦倒,短鬓已衰翁。
菊露浮香冷,枫霜映晓空。
终期载瓻酒,轰饮破篱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章两生》是清代诗人朱鹤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人才选拔不公和环境艰难的感慨。

朱鹤龄,明末清初江南吴江人,字长孺,号愚庵。他与多位文人学士如钱谦益、吴伟业、朱彝尊等都有交往,并在杜甫、李商隐两家诗作注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太璞散已久”和“鸿甄疑未均”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埋没和不公,而“砥砺志”和“搜剥得其纯”则强调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后两句以“圭璋”与“顽石”、“国香”与“荆棘”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才华与环境的矛盾,以及在困境中坚持自我、保持本色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才和环境的深刻思考。

《寄章两生》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也是对时代背景的一种反思和批判,通过对人才选拔和成长环境的探讨,展示了作者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通过这首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他对于那个时代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