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徐崧芝馆斋

高士推徐孺,菰芦隐角巾。
窗招云树霁,日展画图新。
选胜游常卧,安禅道与邻。
清名应尔占,莫怪甑生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徐崧芝馆斋”是朱鹤龄的一首诗,出自《愚庵小集》一书,该书是由江苏吴江人朱鹤龄所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还透露出他对生活、艺术和自然的独到见解。

在诗中“高士推徐孺,菰芦隐角巾”这一句,朱鹤龄通过使用徐孺子这个典故,展现了他的高洁志向和隐逸情怀。徐孺子,即徐稚,东汉末年的高士,以隐居不仕闻名。此处用其名,既表达了对徐孺子的敬仰,也暗合了诗人自己的志趣。而“窗招云树霁,日展画图新”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景象,窗户外的云树在雨后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清新,如同画卷中的景色一般,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选胜游常卧,安禅道与邻”两句则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这里的“选胜游”,指的是选择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安禅道”,则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诗人选择卧游,与自然为邻,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最后,“清名应尔占,莫怪甑生尘”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清白名声的珍视。在这里,“甑生尘”形容的是名声如灰尘般易散,但诗人却以此为荣,坚守着自己的清白之身。

诗中的“闻沈女刎死事有感作”可能涉及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敏感话题。沈女刎死事,指的是明朝末年发生的一起悲剧,当时一位名叫沈氏的女主人公因为无法忍受社会的逼迫和侮辱,最终选择了自杀。这首诗可能是对此事件的有感而发,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对弱者的同情。

“过徐崧芝馆斋”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个人志趣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了朱鹤龄人生观念和哲学思想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