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二首寄魏交让 其一

百虑中宵集,灯残拥敝裘。
月寒千里梦,花动五更愁。
远道音书断,馀生兴会休。
春光行冉冉,无计得销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冬夜二首寄魏交让其一”是明代陈献章所作,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夜中,端坐思考古人的生活情景和自身的困境。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献章(1428年-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白沙,广东新会人。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明代著名的儒学大师之一。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成化十九年(1483年)授翰林检讨,后乞终养归。著有《白沙子遗集》。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长夜气始凄,木棉被重裘。”:长夜开始时,天气已经很冷了,诗人裹着厚厚的木棉被。
  • “端坐思古人,寒灯耿悠悠。”:诗人端坐沉思,望着那明亮的灯光在寒冷中显得孤独而遥远。
  • “是时病初间,背汗仍未收。”:此时他刚从病中恢复,背部还感到不适,但仍然坚持工作。
  • “学业坐妨夺,田芜废锄耰。”:由于疾病的影响,他的学业受到了影响,田野也荒废了,无法耕种。
  • “高堂有老亲,遍身无完紬。”:家中还有年迈的亲人,而他自己的衣物却破旧不堪。
  • “丈夫庇四海,而以俯仰忧。”: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男子,他希望能够保护四方的人民,但他自己却因各种问题而感到忧虑。
  • “口腹非所营,水菽吾当求。”:现在他不再追求物质享受,而是寻找一些简单的食物,如水和豆子来维持生活。
  • “明旦理黄犊,进我南冈舟。”:明天早上他要整理一下农具,然后乘坐小船回到南方的家乡。
  1. 主题分析:《冬夜二首寄魏交让其一》通过描绘冬夜的寒冷景象和作者自身的困境,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压力下的生活状态。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反映。

通过对《冬夜二首寄魏交让其一》的详细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后的意义。这首诗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生活状态,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和知识分子的困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