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我堂文宴

萧萧落叶正愁予,哲匠高论酒戒除。
养拙自嗤同土木,成书漫拟注虫鱼。
樽传白堕挥渠碗,馔具伊蒲佐蟹胥。
招隐桂丛今得主,东皋十亩伴诛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假我堂文宴》是清代诗人朱鹤龄创作的七言律诗

朱鹤龄,字长孺,号愚庵,生于明末清初的江南吴江。他是明诸生的后代,入清后放弃了科举之路。在学问上,朱鹤龄长于说经,与多位著名文人有过深入交往,包括钱谦益、吴伟业及朱彝尊等。他的著作丰富多样,涉及《尚书埤传》、《禹贡长笺》、《诗经通义》以及《读左日钞》等。除了文学创作外,他还为杜甫和李商隐两位诗人的作品作了注。这些背景资料为理解《假我堂文宴》提供了重要视角。

《假我堂文宴》这首诗体现了一种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首句“萧萧落叶正愁予”描绘了一幅秋叶萧瑟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哲匠高论酒戒除”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探求以及对饮酒修身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和对人生哲思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生活态度。

从文学价值来看,《假我堂文宴》作为一首七言律诗,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语言的精炼与意境的深远。例如,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樽传白堕挥渠碗”中的意象传递出宴会的热闹与欢聚的气氛。“馔具伊蒲佐蟹胥”则通过具体的饮食场景,衬托出宴会主人的热情好客。此外,整首诗歌结构严谨,音律和谐,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假我堂文宴》不仅作为一首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文人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