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后一日宴集次韵

篱外霜英绽几时,追欢还与素心期。
萸残玉臂犹堪佩,酒宿金樽好共持。
红豆徵歌弹往泪,朱弦泛响发遥悲。
寒城又听秋砧发,濩落愁看鬓已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阳后一日宴集次韵》是刘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简要介绍:

  1. 作者背景:刘雄,两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被后世广泛传颂。他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2. 诗词原文与翻译:《重阳后一日宴集次韵》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后的一个宴会上的所见所感。诗中提到“篱外霜英绽几时,追欢还与素心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而“酒宿金樽好共持”则展现了宴会上的欢乐气氛。最后一句“寒城又听秋砧发,濩落愁看鬓已丝”则透露出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3. 诗词内容详解: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重阳节后的宴集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友情以及岁月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中的“追欢还与素心期”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挚友情的追求,而“寒城又听秋砧发”则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4. 艺术特色分析:刘雄的《重阳后一日宴集次韵》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如“霜英绽”、“茱萸残”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也使读者能够深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其次,诗歌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又不失细腻入微的关怀,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技巧。最后,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好情怀,使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深刻反思。

《重阳后一日宴集次韵》不仅是刘雄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内涵、精湛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美学价值,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和审美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