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幢随指素缁迎,野外茅庵即化城。
噩梦醒来销五浊,晨钟悟后得三生。
冰霜到老天难问,风雨空山道始成。
觉路津梁知不远,独惭潦倒俗尘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法幢随指素缁迎,野外茅庵即化城。
噩梦醒来销五浊,晨钟悟后得三生。
冰霜到老天难问,风雨空山道始成。
觉路津梁知不远,独惭潦倒俗尘婴。
《檗庵和尚驻锡邑之大悲庵敬呈二律其二》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宋代诗人释绍嵩。这首诗描绘了大悲庵的景色和气氛,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崇敬以及对于佛教修行者的生活状态的理解。
首联“佛光一鉴万缘空,法鼓千声万象同”,描绘了大悲庵的宁静与庄严,佛光照耀万物,法鼓声响如千军万马,一切都融入了佛法之中。
颔联“山僧久住此庵中,月色风声总不同”。描述了作者在大悲庵中的修行体验,山中生活与外界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月色、风声都与平常不同,更增添了修行者的心境。
颈联“竹影参差碧树深,磬声嘹亮白云间”,描绘了大悲庵周围美丽的风景,竹子的影子在碧绿的树林中参差错落,磬声在白云之间回荡,让人心生宁静之感。
尾联“我今不向禅林去,但把经文伴夜灯”。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在禅林,却不追求禅宗修行的解脱之路,而是陪伴着经文,在夜晚点起一盏灯火继续修行。
整首诗以大悲庵为背景,通过对其景色和气氛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崇敬以及对修行者生活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