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幢随指素缁迎,野外茅庵即化城。
噩梦醒来销五浊,晨钟悟后得三生。
冰霜到老天难问,风雨空山道始成。
觉路津梁知不远,独惭潦倒俗尘婴。
【注释】
法幢:佛的幡幢。指佛寺中的幡和幢。
素缁(zī):白黑,佛教称白衣。指和尚的衣服。
化城:佛教语,指佛所教化之国,即涅槃境界。
五浊:佛教语,指世间有五种恶缘:烦恼、众生、颠倒、执著、无明,是使人不能解脱的障碍;三生:佛教语,指前世、今世、来世。
冰霜:佛教语,指菩萨修行的四种功德,即慈悲心、智慧、方便行和戒定慧。
津梁:渡口,桥梁。比喻佛法的要义,能引导迷途者走向正道。
觉路:佛教语,指觉悟的道路。
潦倒:落拓,失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檗庵和尚的颂赞之作。诗人通过描绘大悲庵周围的环境与景色,赞美了和尚的禅修生活。诗中充满了佛教文化的气息和哲理思考。
首句“法幢随指素缁迎”,以法幢为引子,描述了和尚们的生活场景,他们随着法幢的指示,身着白黑相间的僧衣,迎接着世俗的纷扰。这里的法幢象征着佛法的指引,而和尚们则是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旅人。
次句“野外茅庵即化城”,进一步描绘了和尚们的居所。他们在野外搭建起简陋的茅庵,这里就是他们的修炼之地,也是他们心灵的归宿。这里的化城指的是和尚们的精神世界,他们在这里寻找着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第三句“噩梦醒来销五浊”,诗人通过梦境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烦恼的无奈与逃避。当梦醒之后,那些困扰人心的五浊恶缘也随之消散。这是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一种思考,也是对于佛法真谛的一种领悟。
第四句“晨钟悟后得三生”,描述了和尚们在晨钟声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三生是指前世、今世、来世,这代表了生命的轮回和无常。通过晨钟的启示,和尚们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也找到了自己的解脱之路。
第五句“冰霜到老天难问”,诗人以冰霜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的无奈与感慨。即使到了晚年,依然难以摆脱世间的纷扰和磨难。这也是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一种感叹。
第六句“风雨空山道始成”,诗人通过描绘空山风雨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悟。风雨中的山路显得更加曲折和艰难,但也更加坚定和明朗。这是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坚持和追求。
最后一句“觉路津梁知不远”,诗人以觉路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真谛的追求和向往。觉路不远,意味着只要我们用心去修行,就能找到通往真理的道路。这也是诗人对于自己人生目标的一种期待和憧憬。
整首诗以寺庙为背景,通过对和尚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梦境和佛法的理解,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真谛的探索和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佛教文化的智慧和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