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台碧血秋光老,西施行处寒烟绕。
战垒年年换绿苔,白云不散吴宫草。
西山月影吊麋踪,锦帆泾外涛声小。
花落乌啼黯断魂,越台榛蔓共黄昏。
兴亡长恨何时尽,霜叶飞飞带泪痕。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荒台碧血秋光老,西施行处寒烟绕。
  • “荒台”指姑苏台,这里指代古代的遗迹或遗址。“碧血”暗示了战争与牺牲,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次战争的牺牲者。“秋光老”描绘了秋天的萧瑟和岁月的流逝。“寒烟绕”则形容了姑苏台上空常年笼罩着一层寒冷而朦胧的烟雾,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译文:姑苏台上,曾经战火纷飞之地,如今只剩下苍凉的秋色和缭绕的寒烟。
  1. 战垒年年换绿苔,白云不散吴宫草。
  • “战垒”指的是战争留下的遗迹,“换绿苔”形象地描述了这些古战场经过多年后,被青苔覆盖的景象。“吴宫草”则是指吴国的宫殿周围的花草,虽然历经沧桑,依然茂盛。
  • 译文:每年,这些古老的战垒都变成了青苔覆盖的土地,尽管时间流转,但吴国的宫中花草依然生机勃勃。
  1. 西山月影吊麋踪,锦帆泾外涛声小。
  • “西山”指苏州西山,“月影”描绘了夜晚西山上月光的明亮。“吊麋踪”意味着怀念那些在战场上失去踪迹的人或物。“锦帆泾外涛声小”则形容了泾河岸边波涛的声音显得微小,可能是为了突出内心的宁静或是对过往喧嚣的反衬。
  • 译文:我站在西山上,看着月亮的影子,思念着战场上失去的战友们。而在锦帆泾外,听到的只是微风拂过水面的细微波声。
  1. 花落乌啼黯断魂,越台榛蔓共黄昏。
  • “花落”和“乌啼”都是自然界的声音,它们通常用来象征悲伤和孤独。“黯断魂”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的深度,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无助。“越台榛蔓共黄昏”则描绘了越台周围杂草丛生的景象,与“黄昏”相结合,营造了一种荒凉、萧索的氛围。
  • 译文:随着花儿的凋谢和鸟儿的哀鸣,我的魂魄也被深深地触动,独自一人在这越台旁,四周是蔓延的灌木丛和黄昏的光线。
  1. 兴亡长恨何时尽,霜叶飞飞带泪痕。
  • “兴亡”指的是国家的兴衰或历史的变迁。“长恨”表示长久的遗憾或不满。“霜叶飞飞带泪痕”则是用霜叶飘落的形象来比喻诗人心中如霜般的悲伤,叶子落下仿佛带着泪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哀愁与不舍。
  • 译文:国家的兴衰变迁,何时才能停止?就像这带着露水的树叶一样,每一片叶子的落下都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伤。

结语

这首诗通过对姑苏台的历史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过去英雄的缅怀。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细腻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