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瑾声名海内驰,行轩惟见锦囊随。
论诗细欲分宫徵,爱士真如解渴饥。
故苑云霞吞彩笔,新春花鸟候清卮。
杜陵千首能同读,载酒还期共析疑。
赠周伯衡观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周伯衡观察》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明末清初的诗人朱鹤龄所作。这首诗通过对周伯衡观察的赞誉,展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情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下面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朱鹤龄,字长孺,号愚庵,出生于明末清初的江南吴江。他是一位明诸生,后入清,放弃了科举考试的传统途径。在清朝初年,他的学问长于说经,与钱谦益、吴伟业、朱彝尊、毛奇龄、万斯同等人都有交往,并得到了诸多名流的切磋之益。朱鹤龄还为杜甫、李商隐两家的诗作作了注释,并在《愚庵小集》中留下了自己的著作。
诗歌原文:公瑾声名海內驰,行轩惟見錦囊隨。論詩細欲分宮徵,愛士真如解渴飢。故苑雲霞吞彩筆,新春花鳥候清卮。杜陵千首能同讀,載酒還期共析疑。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朱鹤龄与周伯衡观察之间的友情。诗中不仅赞美了其声名远扬,还表达了对其才华的钦佩。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他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以及对朋友深厚的情感。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诗歌背景:《赠周伯衡观察》的创作背景是在朱鹤龄入清后,尽管政治局势发生了变化,但他依然保持着对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旨在表达对周伯衡观察的赞赏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情怀和志向。
文学价值:《赠周伯衡观察》作为朱鹤龄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不仅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词的规范,而且在内容上也充满了深意,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朱鹤龄的《赠周伯衡观察》不仅是一首表达对朋友深厚友谊的诗歌,也是一篇展示清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