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庐流水碧于蓝,展簟烟光起夕岚。
永夜披衣玩萧索,数声清磬响花龛。
宿冯窦伯斋中
介绍
《宿冯窦伯斋中》是清代诗人朱鹤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文学作品:
作者介绍:朱鹤龄,字长孺,号愚庵,明末清初江南吴江人,其为学长于说经,与当时名流如钱谦益、吴伟业、朱彝尊等均有交往。朱鹤龄的学问不仅限于说经,他还著有《尚书埤传》、《禹贡长笺》、《诗经通义》、《读左日钞》,并为杜甫、李商隐两家诗歌作注,并编有《愚庵小集》。他的生平与创作活动反映了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化风貌和思想变迁。
作品内容: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幽静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感受。首两句“绕庐流水碧于蓝,展簟烟光起夕岚”描绘了庭院内流水环绕的景象,碧波清澈如同蓝天般广阔;而“展簟烟光起夕岚”则形容晚风轻拂之下簟席上飘散的光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长的夜晚氛围。后两句“永夜披衣玩萧索,数声清磬响花龛”则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披衣欣赏萧瑟秋风的声音,伴随着几声清脆的磬响,营造出一份超然物外的闲适与清净。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美景,也体现了诗人内心对这份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主题思想:《宿冯窦伯斋中》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简朴态度的向往。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因为文人士大夫往往追求功名利禄,而在这首诗中,朱鹤龄却展现了一种返璞归真、远离尘嚣的生活理念。
艺术手法:《宿冯窦伯斋中》运用了典型的七言绝句形式,通过精炼的用词和生动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诗中的意象清晰,如流水、夕阳、磬声等,都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美好。同时,诗的韵律和节奏感也很好地配合了画面的展现,使得整首诗读来流畅自然,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朱鹤龄的《宿冯窦伯斋中》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更在其时代背景下展现了文人对于精神家园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不仅是朱鹤龄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一种反映。